從治陽痿看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關系
- depth:
- 0
前の投稿
-
次の投稿
|
親投稿
-
子投稿なし
|
投稿日時 2024-11-3 23:41
faemfpthomas
投稿数: 318
天氣漸涼,人們都穿起了長袖長褲,暖暖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在我們身上,與涼涼秋風,達成一種美妙的和諧,讓人對這秋意有了更深的體悟。我們到診所時,老師已經看了好幾個病人了。這個中年男子一過來,也沒有反映病情,直接就說,這握固功法真好。練了後,晚上不盜汗也不遺精了。老師說,吃藥後覺得怎麼樣?他說,剛來時,大汗淋漓,現在汗少了很多,剛來時陰囊冷冰冰的,現在溫暖了。老師把脈後說,不錯!就是肝脾還差些。思慮太多,傷了脾的運化,謀慮太過,傷了肝的疏泄。你這陽痿好治,就是以後不要想太多了。
老師繼續給他守方治療,加上脾三藥,即炒薏苡仁、芡實、山藥。加強脾土的運化,以助肝的疏泄。方藥為:巴戟天15克,仙茅15克,黃狗腎一條,柴胡10克,蜈蚣2條,紅參20克,酸棗仁20克,浮小麥30克,枇杷葉20克,火麻仁20克,豬甲20克,雞矢藤30克,炒薏苡仁20克,芡實20克,懷山藥25克。3劑。
老師開完藥方後,便跟我們說,這個病人要抓住這幾點。第一點是右手命門尺不足,故陽痿。第二點是肝不疏泄,肝經下絡陰器。第三點是心脈不強,心主欲,治陽痿一般要考慮到強心。這樣在扶陽、疏肝、強心的基礎上,還要適當加些降陽明胃腸的藥,這個輪子才轉得起來,不能隻升清而不降濁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“陽明主宗筋”,陽明是胃腸主降的,降濁好了,宗筋才有勁。最後加用脾三藥,防其思慮過度,思慮過度,氣血會從下焦調到心脾上中二焦,陽氣下不去,也會加重陽痿。原來,老師治病既有宏觀的脈勢指導用藥,也有分步的臟腑鬱脈指導用藥,兩套體系結合在一起,再加上疾病的特性。為了讓思路再理順些,我們就把這個“人體臟腑陰陽氣血脈藥圖”畫了出來。
病人再次服完藥後,跟老師說,早上晨勃比以前多了。老師笑著說,這就要你養精蓄銳了,你隻要把"握固功"練好,一握它就回去了。他說,不是說精滿則溢嗎?這精會不會壞死掉?老師說,精滿則藏,藏得越好,骨髓就越堅固,耳目越聰明,肌膚越潤澤,這是一個精化氣、氣化神的過程,完全不用擔心這精會不會壞死。西方認為這精是敗濁之物,但我們中醫卻認為精是精華,留在體內,可保命延年,它自己會轉化會氣化。
中醫經典著作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人要“盡終天年,度百歲乃去”。就是說一個人的自然壽命,如果不發生意外調養好了,應該活到120多左右。人要健康活到這個年齡是可能的。重要的是要學會養生。要學會中醫養生。首先要對中醫的一些基本知識有一個概括的了解,這是不可缺少的一課。
一、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
“陰陽”是整個自然界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,是分析和歸納自然萬物的綱領,是一切事物千變萬化,深奧莫測的內在動力。我國古代的這一哲學理論,是古人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,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方法。把這一方法與醫學實踐相結合,便出現了“陰陽五行”學說。祖國醫學的“陰陽五行”學說是用來觀察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;解釋人體臟腑、氣血、經絡的生理、病理變化;是指導養生、防病、診病、治療的一種理論方法。
隻有了解和掌握了這一理論方法,才能懂得中醫是怎樣認識自然,怎樣認識人體內部的臟腑、經絡、氣血、津液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影響健康的道理。從調節陰陽平衡的原理出發,進行養生、防病和治病。調節陰陽平衡,主要是人體的陰陽與自然的陰陽平衡;人體臟腑、氣血、經絡之間的陰陽平衡。從而達到“天人合一”盡終天年,健康長壽的目的。
陰和陽是運動變化的,陰陽是互生,相互依存的。如夜與晝、水與火、寒與熱、女與男、臟與腑、內與外等。其中缺了哪一方面,相對立的一方面就不存在了。這也叫“陰陽互根”。人在發育過程中,幼小的時候氣血都不充實,也就是陰陽都不足,所以中醫認為小兒為“稚陰、稚陽”。由於陽氣的作用,不斷促進陰血的生成,陰血反過來又滋養陽氣,氣血互生,逐漸充實,人體就成長壯實,中醫叫作“陽生陰長”和“陰生陽長”。
例如:有人患“貧血”病,服補血藥效果不滿意。根據中醫辨證屬於“氣虛”的,經用補氣的人參,黃芪以後,貧血很快治愈。這就是血病(陰病)治氣(治陽),“陽生陰長”的道理。對於熱病,治療用寒涼藥,這就是陽病治陰。陰陽的相互消退與增長(又叫陰陽的相互轉化)。陰陽如同一架天平,一頭是陰,一頭是陽。當陽少了,陰就增多了;陰少了,陽就增多了。這就是“陰陽消長”,陰陽相互轉化的關系。
比如:太陽剛出來,陽氣由少漸漸增多,而陰氣就會逐漸減少,直到中午陽氣最旺盛,陰氣變得最少。中午以後,陽氣逐漸減少,陰氣隨著逐漸增長,直到日落,陽氣衰少,陰氣隨著轉盛。前半夜陽氣減少到最低,陰氣增加到最高;後半夜陽氣微增,陰氣稍退,這是一天24小時陰陽相互消退和增長的情況。一年四季的陰陽消長也是這樣的規律。春季逐漸變暖,就是陽氣逐漸增長,陰氣逐漸消退。也就是“陽長陰消”的過程。當夏季到來,天氣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也就是陽氣到了最旺盛的時候,秋季就將來臨,陰氣就會逐漸增長,陽氣逐漸消退,天氣由熱逐漸轉涼。這就是古人常說的“物極必反”。熱到極點,就會轉寒,這就叫“陽消陰長”。
使用威而鋼、必利吉心得分享:一種硬,一種又硬又持久!
git.cryto.net
在生病過程中,例如高燒的病人,有時手腳反而發涼,這就是“陽極似陰。在治病時,如果是實熱高燒,就屬於陽氣亢盛,根據陰陽互根的道理,陽病治陰,就可以使用寒涼的藥物治療。陰陽中各自還包含著陰陽。就一天來說白天為陽,夜間為陰;上午為陽中之陽,下午為陽中之陰,前夜為陰中之陰,後夜為陰中之陽。就人體來說,臟為陰,腑為陽。臟中又包含著陰陽。例如:肝又可分為肝陰肝陽;心又可分為心陰心陽;腎又可分為腎陰、腎陽;脾也可分為脾陰脾陽;肺也可分為肺陰、肺陽(習慣叫肺氣)總的說根據陰陽的道理進行養生,防病、診病、治病已被數千年的中醫醫療實踐所驗證。中醫的陰陽學說是中醫藥學的指導思想。
“五行”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,是陰陽學說的進一步衍化,是對物質的屬性和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進一步認識。“五”是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五種物質,就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“行”[讀xing],是運動的意思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這五種物質之間有著相互資生(就是相生)的關系,同時還有相互制約(即:相克)的關系。
相生就是: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。相克就是: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這五類物質之間,在相生和相克的關系中保持著正常的動態平衡。在特殊的情況下,也會出現陰陽的異常運動。一種情況是超過限度的克制,也可稱為“過克”,在五行學說中稱為“相乘”,如金乘木等;另一種情況是本來被克制的一方,反過來去欺凌原來克它的一方,也可稱為“反克”,在五行學說稱為“相侮”。如:木侮金等。這就是“五行”的最基本的運動形式。
五行生克圖
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物質,本來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種東西,它們有著自身的特性。火性灼熱而向上燃燒;水能滋潤而向下流;木能曲伸舒展變直;金有砍伐和變革的作用;土能種植和生產糧食。根據這五種物質的特性,引伸、推理、歸納分類,分別代表了自然界的五類物質的屬性。同時也說明這五類物質之間的運動關系。
五行對事物的歸屬關系
自然萬物與人體的關系,通過“五行”而實現了“天人合一",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變化與人體的生理、病理緊密結合在一起。如:五行中的“木”,在自然界的四季中屬於“春”,在氣候變化中屬''風”,在五色中屬“青”,在五味中屬“酸”,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屬''生”,在人體五臟中屬“肝”,六腑中屬“膽”,在肢體中屬“筋”,在五官中屬“目”,在五志中屬“怒”。餘類見附表:
五行在防治疾病中的應用舉例
在起居方面:木主生長發育,故春季應早起、散步、須避免風邪所傷,心情要保持舒暢,忌怒,不要生氣。這就是適應春季的養生方式。在飲食方面:酸味食物入於肝臟,善走筋,多食酸則容易拘急,所以筋有病不易多食酸。甘味食物入脾,善走肌肉,多食甘則肌肉壅滿(肥胖),所以肌肉病不宜多食甘。辛味食物人於肺,善走氣分,性主發散,多食辛則能耗氣,所以氣病不宜多食辛……。
在防病方面:肝屬木,木旺容易乘土,土為脾,為防止肝病傳脾,可以用充實脾土的辦法。我們在治療“肝氣鬱結”的兩肋脹痛不思飲食時,常用健脾(實土)舒肝的辦法,這就是五行中“培土抑木”的方法。在治病方面:患有肺氣虛弱久咳不止的人,用補脾的辦法治療,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。脾屬“土”,肺屬“金”,這就屬於五行中“培土生金”的方法。
“五行”學說在中藥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樣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它能很好的全面而持久的指導中醫運用中藥防病治病的實踐,這也正是中醫獨特之處。
二、中醫的臟腑學說
1.以五臟為核心的生理、病理體系
人體內有五臟、六腑,是人體的核心臟器,主宰著人體的生命活動。人有五官,耳、眼、鼻、舌、口,內通五臟,分別屬於五臟的外竅。腎與耳相通,肝與目相通,肺與鼻相通,心與舌相通,脾與口相通。人的軀體有皮、肉、脈、筋、骨,也分屬五臟所主管,肺主管皮毛,脾主管肌肉,心主管脈,肝主管筋,腎主管骨。
五臟與六腑相配合,中醫學中稱為“相合”,又叫“互為表裡”,臟為陰屬裡,腑為陽屬表。臟與腑之間通過經絡相互關聯,相互影響,相互配合,保持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。生病後也可通過這種關系調節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。心與小腸相配合;肺與大腸相配合;肝與膽相配合;脾與胃相配合;腎與膀胱相配合。這樣以五臟為核心,配合六腑,主管五體,開竅五官,相互聯系,內外溝通,形成了人的生命整體現象。
jobs.njota.org
例如:當患眼病時,可以根據肝臟通於目的關系,在治療上選用治肝臟的藥物;當患鼻病時,可以根據肺臟通於鼻的關系,在治療上可選用人肺經的藥物。又如:肺主管皮毛,當皮膚有病時,可以從肺上治;腎主管骨,當骨有病時,可以從腎上治。
全身上下、左右、內外、臟腑、四肢、五官各器官之間的聯系通路,主要是通過“經絡”來實現的。大的縱向幹路叫“經”;小的橫向網狀支路叫“絡”。兩者合在一起稱為“經絡”。人本還有氣血、津液,在五臟的主管下運行在經絡之中,傳遞運輸著各種生命信息和生命所需的物質,從而維持了一個健全的生命整體。
www.allmyusjobs.com
2.五臟的功能是什麼?
五臟的“臟”,有“藏”的意思,就是貯藏人體的各種精氣,用來維持人的生命活動。例如: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腎藏志。
五臟各有職能。心臟如同國家的最高領導者,主宰全身,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由心臟發出。肺臟如同國家的總理官職,幫助(輔佐)著君主(最高領導者),主管一身之氣並調節著全身的活動。肝臟如同國家的最高軍事領導者(將軍),勇武能出謀劃策。脾胃如同國家主管後勤糧草的最高官員,飲食五味靠它進行消化吸收,並運送到全身。腎臟有發揮強力的作用,能產生技巧。心臟的功能正常,則其它臟腑就會正常的發揮各自的作用。如果心臟的功能失常,則其它臟腑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,形體就會受到嚴重損害。
五臟各有主管。心臟主管血和脈,血液的運行和脈絡的通暢與心臟有著密切的關系。我們常說的“心情舒暢”、“操心”等都是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維的表現。肝臟主管藏血,能使人耐受疲勞。人在睡覺時血就回歸肝臟,人在活動時血就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。肝還主管疏泄和暢達,使人的氣血舒暢,有助脾胃的消化,腑氣的通利。脾臟是人的後天根本,主管對食物和水液的運輸和吸收轉化,並把精微物質輸佈到全身,中醫叫做“脾主運化”。
脾臟還有提升中焦之氣的作用。凡是內臟脫出(子宮脫出、直腸脫出、疝氣)多與脾氣下陷不能升舉有關。脾臟主管人體的肌肉四肢的正常發育成長和正常活動。脾臟還主管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運行而不外溢,這就是“脾統血”的功能。肺臟主管著一身的氣,全身的各種生理活動都依靠著肺氣的作用。人有沒有氣力,也要依靠肺的作用。肺臟還主管呼吸,進行吐故納新。肺臟還與心臟緊緊配合,推動著全身的血脈運行。肺還能調節全身的水液,使水液下行。肺還主管發出聲音,凡發聲的問題都與肺有關系。
腎臟是人的先天根本,貯藏著五臟六腑化生出來的精和繁衍後代的精氣,是人的真水,真火(即:元陰、元陽)的所在地,決定人的生老病衰亡的全過程。還主管著生殖機能和全身水液代謝及大小便的排泄。腎還主管著腦、髓和骨骼及牙齒的發育生長,決定著人的精力、智慧與才幹。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保養腎精是健康長壽的理論與實踐。
六腑的“腑”,有“府合”的意思,是空腔的器官,好像房屋一樣,有出入和暫時停留的意思。它的主要作用是輸送營養和排泄糟粕,參與水液代謝等。總的說六腑是起輸瀉作用,與五臟的“藏”的作用正好相反。比如:膽主管輸瀉膽汁。胃主管接受和容納食物。小腸是承受胃裡下傳的食物與“濁”的食物渣滓分開。大腸是管傳導的,接受小腸中傳下的東西,再回吸收水分,變成大便排出體外。例如:胃的正常功能發生了改變,就會出現胃脹、惡心、嘔吐、呃逆等癥狀。如果大腸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泄瀉、痢疾、便秘、便血等病癥。
三、什麼是中醫的氣、血、津、液
人的生命活動主要靠臟腑的機能來實現,而臟腑的活動又是以氣、血、津、液、精為物質基礎的。就如同汽車的汽油、潤滑劑、水和電路打火一樣,沒有這些物質基礎,汽車就發動不起來,就不能正常的運轉。當然,人要比汽車復雜的多。精是指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(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)以及人類繁殖後代所需要的一切物質。血有營養全身和運送營養到全身的作用,也是產生氣的物質基礎。我們常說:目(眼)得到血液的濡養可以看東西,手得到血的供給而能握,女子血足可以養胞胎而生育等。總的說,血液充足旺盛,身體就會健康。津液是指體內其它液體,津指質稀而清,液指較稠濁為液體。津液可潤澤全身,充養內外。例如:汗為心液,唾為腎液,淚為肝液,涎為脾液,涕為肺液。
www.pixiv.net
四、中醫的經絡
經絡是溝通全身上下,表裡,聯絡臟腑,運行氣血的獨特系統。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兩個部分,經是直行的道路,絡是網絡狀的經脈的分支。
犀利士學名藥是假藥嗎?常見的學名藥有哪些?哪裡買?
全身有正經十二條,手臂的內側有三條,叫手三陰經;手臂的外側有三條,叫手三陽經。下肢的經脈與手臂的情況相似。下肢的內側有三條陰經,下肢的外側有三條陽經。這就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。
十二經脈,直接與五臟六腑相聯通。經脈之間還有網絡相溝通。十二經脈,按照一定的路線在身體裡面循行。上面佈滿了穴位。人體發生疾病,往往可以從穴位和經脈上反映出來。針炙治病就是通過這些穴位用針或炙(艾火熏烤)來調節臟腑的陰陽變化來完成的。除十二正經之外還有奇經八條。這八條經脈如同水庫一樣,調節著十二經脈的有餘和不足。其中督脈、任脈二條經脈是氣功鍛煉中首先要用氣貫通的經脈。
老師繼續給他守方治療,加上脾三藥,即炒薏苡仁、芡實、山藥。加強脾土的運化,以助肝的疏泄。方藥為:巴戟天15克,仙茅15克,黃狗腎一條,柴胡10克,蜈蚣2條,紅參20克,酸棗仁20克,浮小麥30克,枇杷葉20克,火麻仁20克,豬甲20克,雞矢藤30克,炒薏苡仁20克,芡實20克,懷山藥25克。3劑。
老師開完藥方後,便跟我們說,這個病人要抓住這幾點。第一點是右手命門尺不足,故陽痿。第二點是肝不疏泄,肝經下絡陰器。第三點是心脈不強,心主欲,治陽痿一般要考慮到強心。這樣在扶陽、疏肝、強心的基礎上,還要適當加些降陽明胃腸的藥,這個輪子才轉得起來,不能隻升清而不降濁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“陽明主宗筋”,陽明是胃腸主降的,降濁好了,宗筋才有勁。最後加用脾三藥,防其思慮過度,思慮過度,氣血會從下焦調到心脾上中二焦,陽氣下不去,也會加重陽痿。原來,老師治病既有宏觀的脈勢指導用藥,也有分步的臟腑鬱脈指導用藥,兩套體系結合在一起,再加上疾病的特性。為了讓思路再理順些,我們就把這個“人體臟腑陰陽氣血脈藥圖”畫了出來。
病人再次服完藥後,跟老師說,早上晨勃比以前多了。老師笑著說,這就要你養精蓄銳了,你隻要把"握固功"練好,一握它就回去了。他說,不是說精滿則溢嗎?這精會不會壞死掉?老師說,精滿則藏,藏得越好,骨髓就越堅固,耳目越聰明,肌膚越潤澤,這是一個精化氣、氣化神的過程,完全不用擔心這精會不會壞死。西方認為這精是敗濁之物,但我們中醫卻認為精是精華,留在體內,可保命延年,它自己會轉化會氣化。
中醫經典著作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人要“盡終天年,度百歲乃去”。就是說一個人的自然壽命,如果不發生意外調養好了,應該活到120多左右。人要健康活到這個年齡是可能的。重要的是要學會養生。要學會中醫養生。首先要對中醫的一些基本知識有一個概括的了解,這是不可缺少的一課。
一、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
“陰陽”是整個自然界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,是分析和歸納自然萬物的綱領,是一切事物千變萬化,深奧莫測的內在動力。我國古代的這一哲學理論,是古人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,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方法。把這一方法與醫學實踐相結合,便出現了“陰陽五行”學說。祖國醫學的“陰陽五行”學說是用來觀察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;解釋人體臟腑、氣血、經絡的生理、病理變化;是指導養生、防病、診病、治療的一種理論方法。
隻有了解和掌握了這一理論方法,才能懂得中醫是怎樣認識自然,怎樣認識人體內部的臟腑、經絡、氣血、津液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影響健康的道理。從調節陰陽平衡的原理出發,進行養生、防病和治病。調節陰陽平衡,主要是人體的陰陽與自然的陰陽平衡;人體臟腑、氣血、經絡之間的陰陽平衡。從而達到“天人合一”盡終天年,健康長壽的目的。
陰和陽是運動變化的,陰陽是互生,相互依存的。如夜與晝、水與火、寒與熱、女與男、臟與腑、內與外等。其中缺了哪一方面,相對立的一方面就不存在了。這也叫“陰陽互根”。人在發育過程中,幼小的時候氣血都不充實,也就是陰陽都不足,所以中醫認為小兒為“稚陰、稚陽”。由於陽氣的作用,不斷促進陰血的生成,陰血反過來又滋養陽氣,氣血互生,逐漸充實,人體就成長壯實,中醫叫作“陽生陰長”和“陰生陽長”。
例如:有人患“貧血”病,服補血藥效果不滿意。根據中醫辨證屬於“氣虛”的,經用補氣的人參,黃芪以後,貧血很快治愈。這就是血病(陰病)治氣(治陽),“陽生陰長”的道理。對於熱病,治療用寒涼藥,這就是陽病治陰。陰陽的相互消退與增長(又叫陰陽的相互轉化)。陰陽如同一架天平,一頭是陰,一頭是陽。當陽少了,陰就增多了;陰少了,陽就增多了。這就是“陰陽消長”,陰陽相互轉化的關系。
比如:太陽剛出來,陽氣由少漸漸增多,而陰氣就會逐漸減少,直到中午陽氣最旺盛,陰氣變得最少。中午以後,陽氣逐漸減少,陰氣隨著逐漸增長,直到日落,陽氣衰少,陰氣隨著轉盛。前半夜陽氣減少到最低,陰氣增加到最高;後半夜陽氣微增,陰氣稍退,這是一天24小時陰陽相互消退和增長的情況。一年四季的陰陽消長也是這樣的規律。春季逐漸變暖,就是陽氣逐漸增長,陰氣逐漸消退。也就是“陽長陰消”的過程。當夏季到來,天氣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也就是陽氣到了最旺盛的時候,秋季就將來臨,陰氣就會逐漸增長,陽氣逐漸消退,天氣由熱逐漸轉涼。這就是古人常說的“物極必反”。熱到極點,就會轉寒,這就叫“陽消陰長”。
使用威而鋼、必利吉心得分享:一種硬,一種又硬又持久!
git.cryto.net
在生病過程中,例如高燒的病人,有時手腳反而發涼,這就是“陽極似陰。在治病時,如果是實熱高燒,就屬於陽氣亢盛,根據陰陽互根的道理,陽病治陰,就可以使用寒涼的藥物治療。陰陽中各自還包含著陰陽。就一天來說白天為陽,夜間為陰;上午為陽中之陽,下午為陽中之陰,前夜為陰中之陰,後夜為陰中之陽。就人體來說,臟為陰,腑為陽。臟中又包含著陰陽。例如:肝又可分為肝陰肝陽;心又可分為心陰心陽;腎又可分為腎陰、腎陽;脾也可分為脾陰脾陽;肺也可分為肺陰、肺陽(習慣叫肺氣)總的說根據陰陽的道理進行養生,防病、診病、治病已被數千年的中醫醫療實踐所驗證。中醫的陰陽學說是中醫藥學的指導思想。
“五行”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,是陰陽學說的進一步衍化,是對物質的屬性和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進一步認識。“五”是指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五種物質,就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“行”[讀xing],是運動的意思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這五種物質之間有著相互資生(就是相生)的關系,同時還有相互制約(即:相克)的關系。
相生就是: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。相克就是: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這五類物質之間,在相生和相克的關系中保持著正常的動態平衡。在特殊的情況下,也會出現陰陽的異常運動。一種情況是超過限度的克制,也可稱為“過克”,在五行學說中稱為“相乘”,如金乘木等;另一種情況是本來被克制的一方,反過來去欺凌原來克它的一方,也可稱為“反克”,在五行學說稱為“相侮”。如:木侮金等。這就是“五行”的最基本的運動形式。
五行生克圖
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物質,本來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種東西,它們有著自身的特性。火性灼熱而向上燃燒;水能滋潤而向下流;木能曲伸舒展變直;金有砍伐和變革的作用;土能種植和生產糧食。根據這五種物質的特性,引伸、推理、歸納分類,分別代表了自然界的五類物質的屬性。同時也說明這五類物質之間的運動關系。
五行對事物的歸屬關系
自然萬物與人體的關系,通過“五行”而實現了“天人合一",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變化與人體的生理、病理緊密結合在一起。如:五行中的“木”,在自然界的四季中屬於“春”,在氣候變化中屬''風”,在五色中屬“青”,在五味中屬“酸”,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屬''生”,在人體五臟中屬“肝”,六腑中屬“膽”,在肢體中屬“筋”,在五官中屬“目”,在五志中屬“怒”。餘類見附表:
五行在防治疾病中的應用舉例
在起居方面:木主生長發育,故春季應早起、散步、須避免風邪所傷,心情要保持舒暢,忌怒,不要生氣。這就是適應春季的養生方式。在飲食方面:酸味食物入於肝臟,善走筋,多食酸則容易拘急,所以筋有病不易多食酸。甘味食物入脾,善走肌肉,多食甘則肌肉壅滿(肥胖),所以肌肉病不宜多食甘。辛味食物人於肺,善走氣分,性主發散,多食辛則能耗氣,所以氣病不宜多食辛……。
在防病方面:肝屬木,木旺容易乘土,土為脾,為防止肝病傳脾,可以用充實脾土的辦法。我們在治療“肝氣鬱結”的兩肋脹痛不思飲食時,常用健脾(實土)舒肝的辦法,這就是五行中“培土抑木”的方法。在治病方面:患有肺氣虛弱久咳不止的人,用補脾的辦法治療,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。脾屬“土”,肺屬“金”,這就屬於五行中“培土生金”的方法。
“五行”學說在中藥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樣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它能很好的全面而持久的指導中醫運用中藥防病治病的實踐,這也正是中醫獨特之處。
二、中醫的臟腑學說
1.以五臟為核心的生理、病理體系
人體內有五臟、六腑,是人體的核心臟器,主宰著人體的生命活動。人有五官,耳、眼、鼻、舌、口,內通五臟,分別屬於五臟的外竅。腎與耳相通,肝與目相通,肺與鼻相通,心與舌相通,脾與口相通。人的軀體有皮、肉、脈、筋、骨,也分屬五臟所主管,肺主管皮毛,脾主管肌肉,心主管脈,肝主管筋,腎主管骨。
五臟與六腑相配合,中醫學中稱為“相合”,又叫“互為表裡”,臟為陰屬裡,腑為陽屬表。臟與腑之間通過經絡相互關聯,相互影響,相互配合,保持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。生病後也可通過這種關系調節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。心與小腸相配合;肺與大腸相配合;肝與膽相配合;脾與胃相配合;腎與膀胱相配合。這樣以五臟為核心,配合六腑,主管五體,開竅五官,相互聯系,內外溝通,形成了人的生命整體現象。
jobs.njota.org
例如:當患眼病時,可以根據肝臟通於目的關系,在治療上選用治肝臟的藥物;當患鼻病時,可以根據肺臟通於鼻的關系,在治療上可選用人肺經的藥物。又如:肺主管皮毛,當皮膚有病時,可以從肺上治;腎主管骨,當骨有病時,可以從腎上治。
全身上下、左右、內外、臟腑、四肢、五官各器官之間的聯系通路,主要是通過“經絡”來實現的。大的縱向幹路叫“經”;小的橫向網狀支路叫“絡”。兩者合在一起稱為“經絡”。人本還有氣血、津液,在五臟的主管下運行在經絡之中,傳遞運輸著各種生命信息和生命所需的物質,從而維持了一個健全的生命整體。
www.allmyusjobs.com
2.五臟的功能是什麼?
五臟的“臟”,有“藏”的意思,就是貯藏人體的各種精氣,用來維持人的生命活動。例如: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腎藏志。
五臟各有職能。心臟如同國家的最高領導者,主宰全身,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由心臟發出。肺臟如同國家的總理官職,幫助(輔佐)著君主(最高領導者),主管一身之氣並調節著全身的活動。肝臟如同國家的最高軍事領導者(將軍),勇武能出謀劃策。脾胃如同國家主管後勤糧草的最高官員,飲食五味靠它進行消化吸收,並運送到全身。腎臟有發揮強力的作用,能產生技巧。心臟的功能正常,則其它臟腑就會正常的發揮各自的作用。如果心臟的功能失常,則其它臟腑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,形體就會受到嚴重損害。
五臟各有主管。心臟主管血和脈,血液的運行和脈絡的通暢與心臟有著密切的關系。我們常說的“心情舒暢”、“操心”等都是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維的表現。肝臟主管藏血,能使人耐受疲勞。人在睡覺時血就回歸肝臟,人在活動時血就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。肝還主管疏泄和暢達,使人的氣血舒暢,有助脾胃的消化,腑氣的通利。脾臟是人的後天根本,主管對食物和水液的運輸和吸收轉化,並把精微物質輸佈到全身,中醫叫做“脾主運化”。
脾臟還有提升中焦之氣的作用。凡是內臟脫出(子宮脫出、直腸脫出、疝氣)多與脾氣下陷不能升舉有關。脾臟主管人體的肌肉四肢的正常發育成長和正常活動。脾臟還主管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運行而不外溢,這就是“脾統血”的功能。肺臟主管著一身的氣,全身的各種生理活動都依靠著肺氣的作用。人有沒有氣力,也要依靠肺的作用。肺臟還主管呼吸,進行吐故納新。肺臟還與心臟緊緊配合,推動著全身的血脈運行。肺還能調節全身的水液,使水液下行。肺還主管發出聲音,凡發聲的問題都與肺有關系。
腎臟是人的先天根本,貯藏著五臟六腑化生出來的精和繁衍後代的精氣,是人的真水,真火(即:元陰、元陽)的所在地,決定人的生老病衰亡的全過程。還主管著生殖機能和全身水液代謝及大小便的排泄。腎還主管著腦、髓和骨骼及牙齒的發育生長,決定著人的精力、智慧與才幹。所以古人總結出了保養腎精是健康長壽的理論與實踐。
六腑的“腑”,有“府合”的意思,是空腔的器官,好像房屋一樣,有出入和暫時停留的意思。它的主要作用是輸送營養和排泄糟粕,參與水液代謝等。總的說六腑是起輸瀉作用,與五臟的“藏”的作用正好相反。比如:膽主管輸瀉膽汁。胃主管接受和容納食物。小腸是承受胃裡下傳的食物與“濁”的食物渣滓分開。大腸是管傳導的,接受小腸中傳下的東西,再回吸收水分,變成大便排出體外。例如:胃的正常功能發生了改變,就會出現胃脹、惡心、嘔吐、呃逆等癥狀。如果大腸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泄瀉、痢疾、便秘、便血等病癥。
三、什麼是中醫的氣、血、津、液
人的生命活動主要靠臟腑的機能來實現,而臟腑的活動又是以氣、血、津、液、精為物質基礎的。就如同汽車的汽油、潤滑劑、水和電路打火一樣,沒有這些物質基礎,汽車就發動不起來,就不能正常的運轉。當然,人要比汽車復雜的多。精是指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(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)以及人類繁殖後代所需要的一切物質。血有營養全身和運送營養到全身的作用,也是產生氣的物質基礎。我們常說:目(眼)得到血液的濡養可以看東西,手得到血的供給而能握,女子血足可以養胞胎而生育等。總的說,血液充足旺盛,身體就會健康。津液是指體內其它液體,津指質稀而清,液指較稠濁為液體。津液可潤澤全身,充養內外。例如:汗為心液,唾為腎液,淚為肝液,涎為脾液,涕為肺液。
www.pixiv.net
四、中醫的經絡
經絡是溝通全身上下,表裡,聯絡臟腑,運行氣血的獨特系統。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兩個部分,經是直行的道路,絡是網絡狀的經脈的分支。
犀利士學名藥是假藥嗎?常見的學名藥有哪些?哪裡買?
全身有正經十二條,手臂的內側有三條,叫手三陰經;手臂的外側有三條,叫手三陽經。下肢的經脈與手臂的情況相似。下肢的內側有三條陰經,下肢的外側有三條陽經。這就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。
十二經脈,直接與五臟六腑相聯通。經脈之間還有網絡相溝通。十二經脈,按照一定的路線在身體裡面循行。上面佈滿了穴位。人體發生疾病,往往可以從穴位和經脈上反映出來。針炙治病就是通過這些穴位用針或炙(艾火熏烤)來調節臟腑的陰陽變化來完成的。除十二正經之外還有奇經八條。這八條經脈如同水庫一樣,調節著十二經脈的有餘和不足。其中督脈、任脈二條經脈是氣功鍛煉中首先要用氣貫通的經脈。
投票数:0
平均点:0.00
投稿ツリー
- 從治陽痿看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關系 (faemfpthomas, 2024-11-3 23:41)